前不久,山西首個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在太原正式投入運行,目前已經建設完成15個點位。太原運行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可以說是眾望所歸。據統計,去年太原的各類噪聲污染投訴共52639件,其中,建筑施工噪聲投訴為10882件,交通噪聲投訴為754件。可見聲環境好壞,與居民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太原市以科技為手段,通過自動監測系統防治噪聲污染,有望為城市居民帶來更寧靜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
優質的聲環境關乎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是城市文明的具體體現。一個安靜有序的城市,反映出的是居民的文明素養和城市的管理水平。打造品質城市,離不開優質聲環境的“配套”。那么,如何“養成”優質聲環境呢?
首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類噪聲的標準和處罰措施,讓噪聲治理有法可依。厲行法治是防治噪聲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國噪聲污染防治法重新界定了噪聲污染內涵,在“超標+擾民”的基礎上,將“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產生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也界定為噪聲污染,納入了法律的調整范圍。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生態環境侵權案件適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規定》也為廣大群眾享受“靜生活”提供了法治保障。各地應合理規劃城市布局,可將居民區與工業區、商業區等合理分隔,減少噪聲干擾。
其次,加強統籌規劃與源頭防控。在建設規劃中,相關部門應增強前瞻性和預見性,充分考慮建設項目產生的噪聲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可以借助技術手段,如研發新型隔音建材等,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減少噪聲污染。同時,施工單位、建筑企業也應自覺遵守環保法規,對設備進行降噪改造,娛樂場所更是應做好隔音措施,確保噪聲排放達標。
最后,提高市民自身積極主動性。保持文明生活習慣,不隨意鳴笛、不在居民區進行高噪聲的活動。裝修房屋時合理安排時間,避免在休息時間施工。積極參與噪聲監督,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身邊的噪聲污染行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優質“聲環境”會為城市發展增添寧靜而美好的環境氛圍,也將成為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標配。(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梁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