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浪潮中,科技型企業正以其創新的商業模式和高速成長性,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新引擎。這些企業以輕資產、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對金融市場提出了新要求,即需要長期、持續且穩定的資金支持其研發與市場擴張。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涵蓋信貸、保險、融資擔保、債券、創業投資、資本市場等多個方面,顯著提升了金融市場在適應新經濟模式中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在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市場,央行通過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效引導了金融機構增加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放。各地銀行也積極響應,通過知識產權質押和應收賬款質押等創新方式,推出了科創貸、人才貸等多樣化的信貸產品,以滿足科技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在直接融資市場,“接力式”服務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效能持續增強,包括創投、股票和債券等融資渠道在內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正在加速形成;不斷完備的區域股權市場及政府引導下產業基金的撬動作用,為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充足的資金支持。
在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雙輪”驅動支持下,過去5年,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額不斷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余額以及中長期貸款余額均突破2.5萬億元大關;獲貸率從14%增長至47%;政府引導基金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基金規模占比達50%……不斷增長的數字反映出科技型企業融資環境的改善,也體現了我國金融體系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力支持,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為促進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以充足的資本要素保證研發投入,成為企業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然而,目前我國科技型初創企業的資本供給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堵點在于: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信貸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直接融資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包容性不足,債券融資規模有限,風險投資市場規模較低,風險容忍度較低,存在募資難、退出難等問題。未來,應在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平衡優化中,不斷豐富金融服務供給的形態、渠道。
創新我國間接融資體系,持續豐富銀行信貸產品矩陣。差異化設計信貸模式以匹配企業發展,強化信用擔保,提升科技企業授信,降低融資成本。支持科技創新項目庫,健全信用管理機制,完善融資擔保與抵質押品管理。鼓勵銀行創新信貸產品,如科創貸、研發貸。明確投貸業務標準,推動投貸聯動普及,鼓勵銀行理財子公司開發長期權益產品,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積極活躍的創投市場,提高資本包容性。加強政府引導基金支持,優化考核標準,提高對科技型項目包容度,建立政府基金與產業資本投資項目共享平臺,促進政府與產業協同。同時,完善風險投資“募投管退”制度設計,針對不同類別投資機構進行差異化監管,分類制定短、中、長期資金規劃,加大稅收優惠,激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加大力度發展科創債。適當放松對科創債納入帶息負債考核管制以及對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營收、市場占比等的過度要求,建立科創企業信用評估體系,推動債券市場標準統一,促進多種所有制企業市場地位平等。鼓勵在科創板試點科創類債券創新品種,進一步放松科創類REITs等產品發行條件,降低發行成本。完善信息披露和持續監管,尤其是加強對資金流向、企業經營情況的披露,推動優質科創債做市交易。
完善科創資本生態,壯大耐心資本。深化發行承銷制度改革,完善科技企業認定標準,優化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推進交易制度改革,同步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各類養老金、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擴容外資互聯互通機制,擴大交易產品范圍,促進雙向交流。健全強制退市標準,優化退市流程環節,暢通企業退市的后續融資通道,促進優勝劣汰、吐故納新的良性市場生態加速實現。(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田軒)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