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北京世園會讓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國;在中國與世界的交響曲中,北京世園會讓文明更好地交流互鑒
不久前,北京世園會園區迎來首批外國記者,他們大多懂中文。講解時,一位園區同志問,“有人認識‘媯汭’二字嗎?”這個問題讓大家頗有興致。于是,伴隨媯汭(guīruì)的發音及其由來講解,外國記者進一步走進世園會、走進中國文化。
為何工作人員要講“媯汭”的故事?原來,傳說上古時有野象危害人類,在娥皇、女英的幫助下,舜帝制服了野象,后人就把他服象而居的地方叫做“媯”。因此,最初的“媯”字,形似女子手牽大象。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地延慶,就位于媯水河畔、長城腳下。這就像一個象征,讓人看到世園會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又有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緊扣“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的主題,舉辦一屆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首都特點的精彩盛會,正是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和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
綠色理念,融入了世園會的方方面面。以中國館為例,這個被稱為“有生命、會呼吸”的建筑,館頂全是太陽能光伏板,整個場館猶如一個光伏發電站,光伏板之間有導雨槽,可以綜合利用雨水收集和生態滴灌等技術。一館得以窺全園,利用科技優勢創新辦會模式,充分協調區域硬環境與軟環境,園區建設與管理以綠色為引領,開放參展的大門以博采眾長,各國在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中共享世園會成果……可以說,新發展理念體現在世園會的方方面面。正如外媒記者在世園會建設現場發出的感慨,“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值得全世界學習和借鑒”。
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主席伯納德·歐斯特羅姆說,“每次來到這片園區,我都能收獲不一樣的感受。”從無到有,讓想法落地成形,北京世園會令全世界矚目,即將譜奏一曲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的樂章。20年前,昆明舉辦了世界最高級別的A1類世界園藝博覽會,如今世園會又回到中國。2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環境治理全面升級……外國專家評價道,“中國的綠色發展進程正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時間不僅見證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飛躍,而且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判斷。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北京世園會讓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北京世園會,也是一個文明交流互鑒的窗口。中國館的“錦繡如意”,體現著源遠流長的東方智慧;而國外設計師打造的創意展園,同樣展現出東西交匯、古今融合。美國設計師帶來的“東西園”,分析中美全球空間環境,尋找東西方的“和而不同”;英國設計師受古絲綢之路的啟發,用植物鋪了一條“從北京到西方”的花園絲路,入口處是歐洲樹種,核心區為北京鄉土植物……園藝作為人類文化與自然的結晶,是文明溝通與對話的橋梁,正如國外設計師的感受,“中國正在拉近世界各國的距離”。在中國與世界的交響曲中,北京世園會讓文明更好地交流互鑒。
北京世園會要來了,人們期待著,“風從長城來,春到媯水邊,百花爭艷百鳥唱,唱出艷陽天”。一個美麗而美好的中國,必將精彩綻放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園。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