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2日訊(記者 歐陽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0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積極財政政策如何提質增效,如何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月12日,在經濟日報社舉辦的“2020中國經濟趨勢年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圍繞“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表主旨演講,并對這一問題作了深入回答。
高培勇表示,“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要要求。分析2020年中國財政政策的走勢,必須把積極財政政策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更好結合起來。
“談到財政政策,我想大家最關注的是減稅降費”,高培勇指出,“回望過去一年來的減稅降費實踐,我們發現,其運行機理和行動路線與以往有著很大的不同,是積極財政政策貫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的最集中體現”。高培勇認為,2019年以來的減稅降費有三個不同點。其一,其主要對象是特指企業,主要目的是給企業降成本,強調向實體經濟傾斜,是有著明確的操作指向而非不分青紅皂白地減和降。其二,其涉及的重頭是增值稅而非企業所得稅,立足降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契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降成本”要求。其三,這一輪減稅降費不是著眼于熨平經濟周期的短期“政策調整”,而是立足于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的長期“制度改革”。202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我們都將堅持這一取向和原則。
談到2020年的積極財政政策究竟該怎么干,高培勇認為,總體來講,2020年整體上宏觀經濟政策安排都要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傾斜,特別是積極財政政策安排更要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傾斜。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有四個關鍵詞需要把握:一是大力提質增效。所謂“提質增效”,指的是提升“質量”“效益”。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既注重量的增長,也注重質的提升,從量和質兩個方面發力,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所在。二是更加注重結構調整。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為緩解這些矛盾,積極財政政策既要通過實施逆周期調節擴大有效需求,更要以更大的力度、更積極的作為去推動結構調整。三是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基于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要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為減稅降費和擴大投資支出騰挪空間,以注重削減政府自身支出的辦法為積極財政政策實施提供財源支持。四是確保民生改善和重點領域保障。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幅持續下降的情況,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通過合理配置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民生改善和重點領域支出擺在優先系列,切實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