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盛夏時節,巴山蜀水間,藍天白云下,江河渠堰縱橫交錯,各類水鳥翩翩起舞;濕地公園花團錦簇,城市綠道綿延貫通;田間地頭,稻浪翻滾、瓜果飄香……大自然呈現的繽紛色彩中,那一抹抹綠色格外令人心曠神怡。
邁向全面小康進程中,四川各地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奔小康路上越走底氣越足。
“我的家就在公園里”
“雨大得很喲!路上的積水都淹到了腳背。”回憶起幾年前的那場暴雨,70多歲的遂寧市民聶兆南心有余悸。
過去由于城市街道狹窄、排水設施落后,一旦遇到大雨天,遂寧城區極易形成區域性內澇。
2015年4月,遂寧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同年12月,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出臺,其中就包括“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等具體目標。
“道路雨水口‘微創’改造、道路邊帶透水、碎石蓄水等,都是我們解決城市內澇、建設海綿城市的應用技術。”遂寧市住建局城市建設科相關負責人表示,“以道路邊帶透水技術為例,海綿改造與道路修復一并完成,將雨水引入道路邊帶,利用開孔路沿石孔洞排入碎石下滲帶,有效解決路面積水。”
“現在雨再大,路面也沒積水。人行道鋪的是滲水地磚,走起來舒服,也不怕滑倒。”聶兆南說。
圣蓮島位于遂寧市船山區涪江江心。在島上生活了40多年的楊玉蓉的記憶里,過去這里砂石遍布,遇到下雨路上都是泥,汛期莊稼還會被淹。2009年,圣蓮島啟動防洪堤建設,從此島上再也沒被淹過。
為進一步修復和改善生態,圣蓮島引進了數百個品種的荷花和睡蓮,并搭配多種其他水生植物。
2014年起,圣蓮島推進生態治理、環境恢復和保護性開發。如今的圣蓮島,以“世界荷花博覽園”為生態旅游載體,以“房不過樹”的理念控制建筑高度,全島綠化覆蓋率已達60%以上。
“現在整個島就像個公園,我的家就在公園里。”楊玉蓉自豪地說。
“環境好了,我們的生活就更好”
“以前這邊是煤一礦的宿舍區,河谷對面就是煤二礦,整座山幾乎都是黑色的。”60多歲的華鎣市雙橋村村民唐詔建一邊修剪花草,一邊講起高頂山礦區的故事。
高頂山礦區所在地雙橋村,距離華鎣市城區僅4公里。礦區內原有12座礦山,其中煤礦5座,非煤礦7座。
唐詔建向記者描述了這里過去的情況:一輛輛大卡車進進出出,拉走一車又一車的礦石,揚起漫天塵土。
隨著長時間粗放開采,礦山資源漸漸枯竭。2017年底,礦區內12座礦山全部關停,新的發展方案推出:以礦山文化為依托,打造高頂山礦山公園。一期主要實施基礎設施完善、礦山修復、植被復綠三大工程,二期則主要開展河道整治、礦洞文化體驗區建設、民宿改造等,將高頂山礦區打造為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及礦區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礦區剛關停時,唐詔建還想過外出務工。礦山公園建設一開工,他就改變了主意,當上一名公園“種花匠”。“上班就在家門口,每天工資120元。等公園建好,游客來了,還能做點小生意。”唐詔建說,“環境好了,我們的生活就更好!”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
去年8月17日上午,位于南充市高坪區江東大道的順城鹽化老廠標志性建筑——61米高的鍋爐煙囪被爆破拆除。
幾代人奮斗數十載,南充順城鹽化公司曾經每年創造稅收5000余萬元。然而,隨著南充城市建設發展,順城鹽化漸漸成為“城中廠”,污染、噪聲和廢水,讓附近居民深受其擾。
一邊是國家定點食鹽生產企業、納稅大戶,一邊是生態環境保護、宜居環境需求,這道選擇題如何做?經過多次論證,順城鹽化實施環保節能技改項目,公司搬遷至距離主城區20公里之外的高坪區走馬鄉。
老廠搬遷后,騰出來的90畝土地建成了城中公園、居住小區。這里綠樹成蔭、流水潺潺、鳥語花香,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順城鹽化總經理范曉波介紹說,2018年11月順城鹽化新廠開建,次年9月投產,年產能提升了50%;新廠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實現廢氣、廢水、廢渣零排放。
此后,南充市又相繼關停了宏泰生化、飛龍化工兩家化工廠。三大化工企業關停后,南充市北部新城江東片區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昔日的“十里化工園區”變成“會展新城”“空港新城”“金融新城”,三大城市組團里,商住樓、寫字樓拔地而起,公園鑲嵌其中,枝繁葉茂,曲徑通幽,路轉景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天的南充人更加堅信、不懈踐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