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道將帶您來到海南省三亞市博后村。博后村是海南黎族聚居村莊,也是三亞市革命老區,臨近亞龍灣國際旅游區。雖然守著金海岸,卻過著窮日子。
原來,村子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但鹽堿地收成少,水電路網不通暢,村民小康生活的夢想曾經遙不可及。2013年,博后村的發展迎來了轉機。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博后村考察,他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為當地脫貧攻堅指明了方向。
幾年來,當地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因地制宜重點發展生態旅游、特色民宿等支柱產業,走上了小康之路。
在率先發展民宿產業的村民譚中仙家里,記者看到了村子改造前后的一組照片。最早的照片拍攝于2011年,村子民房破舊,道路泥濘。當時村里大多數年輕人,包括譚中仙,都在外面打工。
海南三亞博后村村民 譚中仙:在外打工多年,不能陪伴家人,沒有歸屬感,更說不上幸福感。
當地政府落實總書記囑托,選派283名黨員干部組成92支鄉村振興工作隊,進駐到三亞所有行政村。根據博后村的區位優勢,工作隊提出集中打造民宿專業村。但不少村民心里卻有自個的盤算。
海南三亞博后村村民 黎曹操:扛了大半輩子鋤頭,一下子讓我去開飯店辦旅館,我沒干過伺候人的活,臉面上過不去。
海南三亞博后村村民 譚中仙:返鄉創業最怕沒資金,少經驗,萬一失敗了怎么辦。
要帶領大伙兒把事干成,首先要除村民的“心病”。工作隊決定,帶領村民到外面民宿搞得好的地方參觀學習。第一次接觸民宿業,譚中仙問的最多的就是算賬,開店到底有沒有賺頭。
海南三亞博后村村民 譚中仙:就因為算賬這個事,我還結交了一個在(浙江)莫干山開民宿的好朋友,他把五年的賬本都給我翻出來了,我親眼看到變化才敢下決心。
考察回來,大伙兒動了心。鄉村振興工作隊再出“實招”,多方爭取資金1.2億元,打通路網和電網,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垃圾分類等基礎設施,多年困擾博后村發展的問題一件件有了著落,譚中仙下定決心,返鄉創辦“海納捷”民宿,這也是博后村的第一家民宿。
海南三亞博后村村民 譚中仙:心里就踏實了,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
在黎族老鄉口中,“海納捷”是“回家”的意思,博后村很多看到家鄉變化的年輕人,都和譚中仙一樣,紛紛回鄉創業。但新的問題又來了,周圍都是高檔酒店,博后村的民宿靠啥來吸引游客?
海南三亞博后村村民 譚中仙:第一是價格,和大酒店相比我們便宜了幾百塊,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服務。
博后村成立了三亞第一家村級民宿協會,推出旅游“三保”服務即保安全、保省心、保透明。讓游客明明白白消費。目前博后村共發展44家精品民宿,房間總數達到1300間,是海南省最大的民宿村之一,2019年10月,譚中仙也被推舉為民宿協會的秘書長,成為這個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海南三亞博后村村民 譚中仙:有這樣一個原則,我們發展民宿不能破壞這邊的綠水青山,不能破壞這里的生態環境。
2017年,博后村人均收入從前一年的9700元增長為16110元,到了2019年,這個數據翻到了24500多元,博后村老百姓看到了小康生活的希望。
海南三亞博后村鄉村振興隊隊長 李人達:不等不靠不要的精神,有一種干勁在里頭。那么我們全村現在是沒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信心與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小康。
就在不久前,博后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評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這里正在建設的玫瑰谷二期,將把海南非遺展演、花卉園藝、民俗風情結合在一起,為當地提供不少于2000個工作崗位。
海南三亞博后村村黨支部副書記 符儒建:家家戶戶有產業,人人有就業,我們奔小康的路子越來越寬敞。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 朱姝 黃瑋 海南臺 谷雪梅 宮晨 張軼 張聰沖 三亞臺 邢澤)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