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黄很湿18以免费视频,久久电影国产精品99,激情欧美狠狠色金发天国,国产真人中国A级毛片

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0-08-16 19:29 來源:人民日報

  陣雨過后,三面環山的古村落,平添了幾分意境。這里是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平田村,老屋改造而成的扎染坊、藝術家工作室、農耕展覽館高低錯落,現代元素與傳統村莊渾然一體。

  綁扎、噴涂,扎染坊里,村民江小美動作輕巧熟練,“以前天還沒亮就得上山挖筍,辛苦不說,掙錢還不多;現在做扎染、培訓學員,收入比原先高多了。”

  這些年,平田村依托古村資源和自然生態,發展鄉村旅游、文創產業、生態農業等多元業態,帶動村民就地就業,昔日的空心村如今生機勃勃。

  通過高質量發展鄉村經濟、建設花園式美麗鄉村、全面繁榮鄉村文化等一系列舉措,浙江奮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越來越多的鄉親像江小美一樣,生活面貌煥然一新。“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衢州市柯城區萬田鄉

  農民當主播 農產品賣全國

  “你們看,這面條放了十幾分鐘卻一點不坨……”衢州市柯城區萬田鄉鄉村振興綜合體的直播間里,48歲的溝溪鄉斗目垅村村民陳家勝正在展示自家生產的面條,“現在直播一次至少能賣掉1000斤面條,以前一個月都賣不了這么多。”

  “最近面條已經供不應求了。”為了趕工,凌晨兩點,陳家勝就帶著工人和面、醒面、曬面,“從我曾祖父那輩就開始做面條,但過去賣面條,客人都是衢州本地的老顧客。沒想到,通過直播,我家的面條能賣到全國各地。”

  農村不缺好產品,但不少農民缺乏銷售渠道和技能。去年10月,柯城區啟動“農民當主播”村播計劃培訓,包括陳家勝在內的第一批100多名農民走進直播間“試水”。

  “頭一次直播,緊張得很,不知道鏡頭在哪里,手該放哪里。”讓陳家勝沒想到的是,直播1小時,竟賣掉了近4000斤面條,銷售額達2萬多元。嘗到甜頭,他報名參加鄉村振興講堂培訓,給自家生產的面條申請了“衢州老字號”,換上了新包裝。

  為了培養更多像陳家勝一樣的農民成為主播,去年底,柯城區打造了阿里巴巴淘寶直播村播試點區——萬田鄉鄉村振興綜合體,用來培訓村民、提供專業直播間等。

  鄉村振興綜合體二樓6個直播間里,包括陳家勝在內,當地網紅主播在鏡頭前熱情推介當地農特產品。直播間外的開放式演播廳中,數百名村民正拿著手機,跟著老師學習如何拍攝、剪輯視頻。“我要學習這項新技能,爭取通過直播把家里的柑橘賣出去。”47歲的村民江琴說。

  2019年10月至今年5月,柯城區共有3100余人次接受了村播計劃培訓,全區農民通過直播銷售了3600萬元的農產品。

  諸暨市上下文村

  昔日臟亂村莊 變身美麗鄉村

  天氣雖熱,諸暨市大唐街道上下文村仍吸引了一撥撥游客。

  漫步村中,粉墻黛瓦的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間,池塘里荷花亭亭、荷葉翠蓋,馬頭墻、古戲臺、雙柳庵、古溪堰等古建筑,與自然景色相映成輝。

  可在2008年之前,上下文村不是這般景象。當時,村里多處房屋年久失修,道路破舊泥濘,村中一處叫“半月塘”的池塘,因村民隨意傾倒垃圾,水發黑發臭,大家經過都繞著路走。

  彼時,浙江持續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不少鄉村環境得到很大改善。看著周邊鄉村環境越來越好,村兩委下定決心:“不論如何,一定得把村莊環境給整治好。”第一個項目,就是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半月塘。

  當時,村集體賬面沒有錢,石料、水泥經銷商都不愿賒賬賣給村里,工人也打了退堂鼓,怕拿不到工錢。

  “有困難也得干!”村兩委班子決定,先墊付10多萬元,以黨員為主力,動員村民一起干。僅1個月時間,曾經臭氣熏天的半月塘,變清變干凈了。

  緊接著,村里黨員干部帶領村民,從一條路到一堵墻,一項項整治,依山就勢、隨形就貌,一點一滴改善村容村貌。

  如今,村里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垃圾分類到位。離村民戚祝英家門不到20米,就是濕地公園。“村里引來活水,種上荷花,修建了游步道和亭子。”戚祝英說,“一到傍晚,附近村的村民都會來這里看戲、看荷花,熱鬧著呢。”

  截至目前,諸暨全市已創建美麗鄉村示范鄉鎮18個,特色精品村54個,美麗庭院創建比例達35%,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

  寧波市寧海縣下橋村

  文化禮堂 生根開花

  夜幕降臨,寧波市寧海縣下橋村的文化禮堂里燈火通明。樓上,年輕人看書、練瑜伽、打乒乓球;樓下,老年人搖著蒲扇,聽戲迷票友唱京劇。“沒想到,在村里也能享受到這么豐富的文化資源。”暑假回村的大學生婁哲琦說。

  下橋村是典型的城中村,近年來,隨著商貿業發展,不少村民將街面房租了出去,“光收租金一年就有10萬元。”村民陳婉葵說。

  “物質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村兩委班子將一棟本已出租的五層樓房收回,改建成文化禮堂。文化禮堂2019年2月動工,4月就開門迎客,健身房、書畫室、練舞廳等一應俱全。

  場地有了、設施齊了,可開放后的文化禮堂卻人跡寥寥。村干部了解得知,原來,沒人帶頭組織活動,村民參與度不高,文化禮堂利用率低。

  “得有專業人士指導,培養大家的興趣。”村里請來省曲藝家協會會員葛圣明,擔任駐村藝術家,幫助村里策劃組織排演節目。從“手把手”開始帶,漸漸地,村民對藝術興趣濃了,還自發組織起了10余支文藝小分隊和金橋京劇聯誼會。

  “沒有文化禮堂前,閑著沒事就靠打牌消遣。”現在,陳婉葵一有時間就往文化禮堂里“鉆”,最近她和其他村民正在葛圣明指導下編排垃圾分類主題的小品。

  村民孫建萍參加了金橋京劇聯誼會,把京劇愛好重拾起來。晚上有空,她會帶著村里的小姐妹唱上一段《鎖麟囊》。

  “我在下橋村帶出了一批學生,光主持人、小品演員就有16人。”葛圣明說,這些學生能排演兩小時的晚會節目,還能到別的村演出去。

  鄉風文明實踐地、群眾文化大舞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作為一種新的公共文化服務形式,文化禮堂在寧波鄉村生根開花。截至今年6月,寧波共建成文化禮堂1919家,力爭到今年年底實現500人以上的村文化禮堂全覆蓋。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黨彧卓)